信息熵(Entropy)

$$Entropy=\sum_{i=1}^nP_ilog\frac{1}{P_i}$$

  理解:这个公式看着玄乎,但实际上非常符合人对信息的认知。

  ● 我们常常用信息量来表示一个事件包含的信息多少,而且非常直观的是:一个发生可能性越小的事件被我们获取后,我们的到信息量越大!所以信息量的度量需要和事件发生的概率成反比

  ● 在我们的认知中,信息量是能够相加的!两个不相干事件的总信息量应该是他们各自信息量的求和。

  有了以上两点要求,再结合独立事件联合概率 $P(x,y)=p(x)p(y)$ 。哎,我们用 $log(\frac{1}{p})$ 来表示信息度量岂不美哉?没错!这就是自信息 (self-information)。而*整个Entropy则可以看成自信息的加权平均,是对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产生的信息量的期望

 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惑,就这玩意真的有用?然而事实证明,这东西是真的牛逼。。。

  信息熵是在信息论中提出的,是信息量的度量单位。而一条信息的信息量,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理想化的无损压缩,将冗余的信息全部去除,这样一来压缩后的存储空间(bit)就能用来表示这条信息的信息量了。而对信息的压缩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。神奇的是——当信息熵取2为底,单位为bit时,就是这条信息理想中的最小平均编码位数!!! 也就是无损压缩理想中所能达到的极致。以最常见的Huffman编码为例,事件{1/4,1/4,1/4,1/4}可以编码为{0,10,110,111},$Entropy=2bit$而$实际平均编码=9/4bit$ ,没有达到理想平均编码。而如果事件{1/2,1/4,1/8,1/8},$Entropy=1.75bit$而$实际平均编码=1.75bit$,正好达到理想平均编码。

  实际上可以证明:

    ● 非均匀分布比均匀分布的熵要小。

    ● 信息熵就是信息最短平均编码长度。

    ● 情况种类越多,熵的上限越大。$0\le H(x) \le log(n)$

  

交叉熵(Cross entropy)

$$Cross entropy=H(p,q)=\sum_xp(x)log\frac{1}{q(x)}$$

  样本集的两个概率分布 p(x) 和 q(x),其中 p(x) 为真实分布,q(x)为非真实分布。而交叉熵则是用q分布的编码规则去编码p分布所得到的平均编码长度。我们知道信息熵是编码最优解,所以交叉熵一定大于等于p分布的信息熵。而且**p和q分布越相似,交叉熵越小,直到等于真实分布的信息熵。

相对熵(Relative entropy),KL散度(Kullback–Leibler divergence)

$$D_{KL}(p,q)=\sum_{x}p(x)log\frac{p(x)}{q(x)}=\sum_xp(x)log\frac{1}{q(x)}-\sum_xp(x)log(\frac{1}{p(x)})=交叉熵-信息熵$$

  KL散度就是交叉熵减信息熵的值。KL散度可以用来度量p和q分布的不相似程度,越不相似KL散度值越大,完全一致则值为0。

★ 小结:在机器学习中,一般用训练样本的标注近似数据的真实分布p。预测值则为非真实分布q。损失函数:最小化交叉熵 = 最小化KL散度 = 最大似然估计!

条件熵(Conditional Entropy),互信息(Mutual information)

$$条件熵=H(X|Y)=\sum_{X,Y}p(x,y)log\frac{1}{p(x|y)}$$

$$互信息=I(X;Y)=\sum_{X,Y}p(x,y)log\frac{p(x,y)}{p(x)p(y)}$$

$$信息熵=条件熵+互信息$$

  条件熵:在Y事件条件下,X事件的信息熵。

  互信息:事件X和Y的相关性。

  所以,当两个事件完全独立,即完全不相关,则互信息为0,条件熵为H(X)。
     当两个事件完全相关, p(x,y)=p(x),则互信息为H(X),条件熵为0。

注意:条件熵和互信息中X,Y是两个不同的事件,而交叉熵和KL散度是同一个事件的不同分布。
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